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来源:www.laosa.net 时间:2017-07-04 19:16:40 责编:admin 人气: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一)

9月27日晚18:30,电影《建国大业》在我厂的俱乐部广场开始上映了,尽管今天晚上的天气有些凉,但依然吸引了不少的职工及家属们到此观看。

在电影上映前,多经部门的祝书记手提一袋子奖品,组织观众,准备进行电影有奖答题了,这些问题都是上一次在此放映的电影《天安门》中的问题。观众们抢答问题的热情很是高涨,我也好不容易抢答一题,得精致的小手电筒一只,奖品很快都分发了出去。

下一步该是全身心地观看电影了。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讲述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影片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爱国人士的风采,其中毛主席和周总理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影片中,毛主席常常因为战事而彻夜不眠,每当有主要战役的战报还没有传到时,他总会跑到屋顶上凝望远处,希望搜寻得到一点象征着胜利的标志。其中有一个镜头很有意思:在得知国门的反动派的55万大军被红军全部吞噬掉后,中央领导们摆酒席庆贺,毛主席喝醉酒后倚靠在床上,酣然入梦。在平时因为牵挂战事而难以入睡,而如今得知自己的军队大胜而不由得酣然入梦,这样的人领导的军队不取得成功还有谁会成功呢?毛主席也时时刻刻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革命的目标,心中始终是在为人民着想。正是由于毛主席这种为民的精神以及尤为强烈的名族责任感,才训练出来不贪民众一分利的红军,才会打败独裁的蒋介石,建立起新的中国。

还有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就是周总理,周总理是个令整个红军队伍都敬爱的一位领导,他的和蔼可亲在队伍里是出了名的,他经常到最基层的红军部队去做动员工作。但是在建国大业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周总理。在得知韩玉祥将军因为共产党的邀请被国民党的特务杀害后,他非常愤怒,把所有的关于这件事的负责人都叫到了他的办公室里,狠狠地把他们给骂了一通,直到毛主席来了,它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可是这丝毫没有损坏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反而让我们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了这位伟人,一位和蔼可亲,有责任心,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的伟人。

此外,影片中还为我们塑造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如壮志难酬的蒋经国,心系人民的张澜,甚至是阴险狡诈的李宗仁,都为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当然,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的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大到中央的领导人,小到最基层的群众,战士,他们为了祖国崛起,置个人安危不顾,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冯玉祥将军扛起一把冲锋枪冲到流氓队伍里鸣枪示警,说:“无论你是谁的人,有本事就光明正大地来,不要这么下作!”一身正气让人肃然起敬。只要是在解放中国的战争中为民族独立流过血和汗的,都应成为我们尊敬与铭记的对象,他们的名字应该被世代传唱!

影片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并不是老蒋和小蒋的能力不够,是他们违背了民心,大家都想和平,好不容易把小鬼子打跑了,他却非要挑起内战,所以连国民党内的很多元老都去支持共产党了,老蒋最后说的话很深刻啊,是国民党自己毁了自己啊。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非常富强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新中国来之不易,作为白电的员工,我们当立足岗位,好好工作。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二)

历史的车轮从来没有停止转动过,然而车轮的轨迹从来都不是不偏不倚的,如此多的错综复杂和恰到好处的巧合都能让我们从中感悟历史,学到很多的东西。

《建国大业》集中在毛泽东与宋庆龄、李济深、张澜这三位后来当选为国家副主席的非中共人士的关系上,情节跌宕起伏,感情意味更加浓厚,生动地再现了共产党人与中国民主党派在革命岁月里结下的深厚情谊。

对于我来说,这部影片与以往的红色题材电影有着很大的不同,宏大的场面在震撼之余更有细节的耐人寻味,在领袖的塑造上,将更加人性化、生活化,充分展示出领袖的内心世界,把领袖还原成一个个普通人。我想这正是吸引我的地方,暂且不说那些丰功伟绩,从片中透出的主席风采领袖魅力就足以觉得这是一部值得去收藏的影片。毛泽东的从容不迫和安然自得,蒋介石刻板和拘谨。鲜明对比之中让我们感受到那个年代之中因为战争所造就的人物,也能够感受到毛泽东作为最终能取得胜利一方领导人的风范。

《建国大业》并不是以表现战争本身为侧重点的,而是要体现人民战争的必要性和进步性,扣人心弦的音乐将这四年中国发生的大事情一件件的连贯起来,算得上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一幕幕历史事件从我们眼前划过,我想这不只是影片带给我们的感官享受,更多的是传达给我们历史的史实,能够从历史中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三)

和将来所有走进影院的观众一样,观看《建国大业》的过程,就是数明星脸的过程,意犹未尽,高潮迭起。不得不说,对于一部标上“主旋律”标签的电影来说,明星战术真是让演员观众皆大欢喜的法宝,即使平时让人崩溃的开会情节,也因为群星璀璨而兴趣盎然,女代表宁静、章子怡为什么坚持推荐五星红旗并不重要,“摄影师”郭德纲站在远处使劲抖红绸抢镜才是观众看电影时的HIGH点。

虽然因为众多导演明星的卖力出演,《建国大业》惊鸿一瞥般塑造了冯玉祥、毛人凤、杜月笙等许多人物形象,也用醉酒高歌、摔杯怒骂等形式试图拓展对我党革命领袖的人物塑造。但仅就艺术表现力来说,我和几个一起看电影的朋友观点是,《建国大业》最丰满的人物形象是蒋介石父子,张国立对蒋介石张弛有度的表演证明他不只是电视皇帝,而陈坤则完全可以说是《建国大业》里的一个惊喜,他以往角色挥之不去的阴柔转化成了空有热血、片中壮志难酬的压抑,父子两人在凉阶并肩而坐的镜头让人不胜唏嘘。

在人才济济的《建国大业》里,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那有限几个人,陈坤绝对算得上其中一个。换一个思路,就人物塑造而言,蒋经国被塑造的可信度也是前无古人的。起初宣布由陈坤来演蒋经国,也是不让人信服的,形象差得太远。但是看过陈坤的表演之后,我宁愿相信,蒋经国就是陈坤这个“版本”的,就是陈坤的谈吐,陈坤的气质,陈坤的愤怒,和陈坤的无奈。我老觉得,蒋经国每次出场都是卷着台风来的。他心里有个台风的中心,看似宁静,其实蕴含的力量很惊人。一旦爆发,那个力度不可想象。对蒋经国而言,这个台风的中心就是他的理想主义。这是他毕生都在追求的东西,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力不从心。我个人对蒋经国这个人物是抱以同情心和感慨心的,我不知道他算不算英雄,但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勇气、有热血,最终却非常悲情的人物。陈坤很有银幕魅力,一出场就很抓人。关于蒋经国的戏,最精彩的还是去上海“打老虎”的那几场。当时的背景是上海经济状况混乱,很多有财势的人大量囤积紧缺物资,想借此发一笔国难财。蒋经国奉父之命去上海整顿经济,去时是力挽狂澜、势在必得。首先查抄了杜月笙的仓库,所以冯小刚扮演的黑帮老大杜月笙出场时,和蒋经国对峙的那场戏火药味很重。身为后辈的蒋经国虽然在杜月笙面前表现地较为深沉低调,但骨子里很硬很有气势,在杜月笙的逼视之下没有丝毫惧意。面对“老大”,内心里是要有力量的,看着银幕上精彩的一瞬,你已经分不出这是蒋经国的力量,还是陈坤的力量。

从小到大看了太多太多的“领袖戏”,但是这一次,我的眼睛亮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平素高高在上的领袖们,这回充满了人情味,近的就在你我身边。

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早已被观众认可,但这次着力展现的,不是主席的雄才伟略,而是人物的内心情感。唐国强的表演比以往要放松,我个人认为也更好看。政治局开会的时候,毛泽东把蜡烛吹灭了,摸着黑继续开会,他说,留下半支蜡烛晚上还要写东西呢;七届二次会议的时候,各位领导从拐角处依次走进会场,每个人的表情都很有看头,这种细节都很好看。

刘劲扮演的周总理,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印象。有一场戏,当总理得知我方没能保护好受邀参加政协会议的冯玉祥将军,平时一向亲和儒雅的总理终于大发脾气,痛骂手下“都是猪脑袋”。总理的确生气,但我个人认为,他这么做还有一个“心机”,先把下属狠批一顿,毛主席反倒不会再发怒了,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下属。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淮海战役胜利后的那个晚上,大局已定,中央四位领导人终于可以安心地大醉一场。他们高兴得边喝酒边高唱《国际歌》,平素领袖人物的固有形象全被打破了。毛泽东喝醉了,嘴角挂着微笑歪倒在一边;周恩来充满激情地挥舞双臂做指挥状,完全不是平时总理的样子;刘少奇和朱德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我也感动的跟着掉下眼泪。

其实任何戏剧,最后刻画的都是人,你触摸到这个人的心,作品基本就成功了。历史又何尝不是?历朝历代的推进更替,人心始终是成败的关键。《建国大业》中,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的失败,不管有多少的因素在里面,最关键的还是民心所向。《建国大业》最终有多少票房,最终还是取决于观众的心。